其实,从2012年开始,陈慧珊就在深圳一家教育机构任职。
她的title是“特约主讲”,但学生和家长更愿意叫她“陈老师”。
她的课堂上没有PPT,只有一块白板和满黑板的思维导图。
“学英语不是背单词,是学会用另一种语言思考。”
她教学生用英语写日记、做采访,甚至模拟联合国辩论。
有个男生原本英语考20分,三个月后能流利演讲,家长激动得给她送锦旗。
但陈慧珊最骄傲的,是帮一个自闭症孩子开口说英语。
她发现孩子对天文感兴趣,就带着他看英文纪录片,一句句跟读。
2025年,关键词教育向她抛出橄榄枝。
这次,她不再只是老师,而是要参与研发覆盖40万学员的课程体系。
发布会现场,她举起一枚“教育者勋章”,这比任何视后奖杯都重。
陈慧珊的转型,在娱乐圈掀起过争议。
有人说她“降维打击”,有人质疑“明星搞教育是作秀”。
但她用行动回应。
监制纪录片《放学后》,走访100个家庭,记录养娃家长背后的焦虑。
推动关键词教育与深圳报业集团合作,打造线上+线下+AI混合学习平台。
“教育不是填鸭,是点火。”她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