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王珞丹踏上《乘风 2025》的舞台,本以为会迎来事业的新曙光,可未曾想,扑面而来的却是漫天质疑。有人毫不留情地断言,她作为演员已然失败,在这个唱跳类真人秀节目里,也不过是靠着节目组 “保送” 才得以一路闯进决赛。这对曾经辉煌过的王珞丹而言,无疑是沉重的打击。
回顾往昔,王珞丹凭借《奋斗》中敢爱敢恨的米莱一角,迅速走红,成为无数人心中的青春偶像。那时的她,青春朝气、灵动活泼,将米莱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演绎得入木三分,收获了大批粉丝。随后,她更是凭借自身影响力,荣膺金鹰女神的称号,达到了事业的一个高峰。可谁能料到,之后的演艺之路却愈发坎坷。

白百何的崛起,让王珞丹的事业遭受重创。因两人长相有几分相似,作品类型也曾有重合,难免被大众拿来比较。白百何凭借《失恋 33 天》等一系列作品大放异彩,迅速抢占 “小妞” 剧市场,而王珞丹后续作品却反响平平,逐渐被观众遗忘在角落。此后,她的演艺事业便一路下滑,参演的影视剧一部比一部扑街,观众对她的评价也从最初的赞赏转为质疑,“演什么都像米莱”“没有灵气” 等负面评价不绝于耳。
在演艺事业陷入低谷之际,王珞丹选择登上《乘风 2025》的舞台,试图寻找事业的新转机。然而,事与愿违,她在节目中的表现不仅未能扭转局势,反而引发更多争议。初舞台上,她的表演只能说中规中矩,可令人意外的是,她却获得了 “Super A” 评级,成为一公队长。这一结果让不少观众心生不满,认为她的表现远不足以匹配这一荣誉,怀疑背后有节目组的 “暗箱操作”。

在后续的节目进程中,争议始终围绕着她。四公舞台选队友时,她的表现也饱受诟病。面对心仪队友管乐,她犹豫不决、言语拖沓,与其他队长在选人时的果断形成鲜明对比,不少观众指责她缺乏作为队长的决断力与领导力。而在表演方面,她的唱跳实力在一众姐姐中确实不算突出,舞蹈动作不够流畅,唱歌技巧也有待提高,这也成为网友攻击她的 “把柄”,“保送论” 甚嚣尘上。
面对外界的质疑,王珞丹并非毫无回应。她曾在采访中坚定地表示:“好不好是我自己定义的,如果我自己都不认可,别人更要质疑我了。” 这份自信与自我肯定,在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中显得尤为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