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娱乐吃瓜

暗夜谍影与笔锋锋芒:《阵地》里的家国担当

2025-09-18
     


镜头在深夜的暗巷里流转,昏黄路灯将夏衍的影子拉得细长,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划破寂静,听筒那头传来安娥(王丽坤 饰)压低的声音:“有个人,你得见一面。” 短短一句话,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,瞬间漾开谍战片特有的紧张感 —— 没有硝烟弥漫,却凭着语气里的郑重,让人心头一紧。
夏衍攥着电话的手指微微用力,脑海里率先浮现的是老朋友李克农的身影。在这时局动荡的年月,与同志秘密会面本就是常事,可当他按照约定地点抵达,看到的却是周恩来总理熟悉的身影时,瞳孔骤然收缩。没有多余的寒暄,总理开门见山,将中央交付的任务郑重托付,话语里的每一个字都沉甸甸的:“守住舆论阵地,比守住一座城更重要。” 那一刻,夏衍才懂,这场深夜会面无关私交,而是关乎民族未来的使命交接,暗夜里的空气仿佛都因这份责任变得凝重。

彼时的中国,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,日军的铁蹄践踏国土,百姓流离失所。可总有像夏衍、安娥这样的人,明知前路遍布荆棘,却依然选择迎着危险前行。他们没有荷枪实弹,却把对家国的热爱、对民族的忠诚,都融进了笔下的每一个字里。

很快,这份使命化作了《阵地》报社的一盏盏夜灯。从广东到桂林,战火追着报社的脚步蔓延,危机如影随形 —— 稿件可能在运输途中被截查,编辑们随时面临被特务盯上的风险,就连印刷机都要在防空警报的间隙里偷偷运转。可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,却从未有过一丝退缩。他们将对侵略者的愤怒、对同胞的牵挂、对胜利的渴望,都倾注在一篇篇社论、一则则通讯里。
油墨的清香里,藏着比枪炮更有力量的呐喊。有人因为读了《阵地》的文章,毅然告别家人奔赴抗日前线;有人在绝望中看到报纸上的文字,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;还有更多人,因为这份报纸凝聚在一起,哪怕身处黑暗,也坚信光明终会到来。《阵地》早已不只是一份报纸,它成了乱世里的一面旗帜,用文字的锋芒刺破阴霾,用滚烫的家国情怀,唤醒了无数国人的爱国热忱,也在民族抗争的史册上,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最新文章

小米手机系统要一雪前耻!

科技

 

阅读15959

这设计感觉比华为更好?

科技

 

阅读13410

这一新技术领先苹果3年!

影视

 

阅读11701

最有性价比的华为旗舰!

科技

 

阅读12845

曾经风靡的巨屏手机升级回归!

明星

 

阅读16197

冀ICP备20013543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