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娱乐吃瓜

张学友歌单争议:是地域倾斜还是音乐本真?

2025-09-26
     


继票价差距引发热议后,张学友《60 + 世界巡演》的歌单设计再陷舆论漩涡。不少内地歌迷吐槽现场充斥着近年新出的粤语歌曲,经典老歌寥寥无几,直言这场巡演 “专为粤语区歌迷准备”,让跨越山海而来的非粤语区粉丝倍感失落。这场关于歌单的争议,实则折射出歌手艺术坚守与听众情怀期待的碰撞。
歌迷的失望并非空穴来风。对比 2010 年代 “1/2 世纪巡演” 的歌单可见,如今的曲目构成确有明显变化:当年《吻别》《一路上有你》等国语金曲贯穿全场,而此次内地巡演中,《楼上来的声音》《没有童话时》等粤语新歌占据近半篇幅,《一千个伤心的理由》等经典国语歌仅在安可环节偶尔出现。更让歌迷遗憾的是,《李香兰》等传唱度极高的作品竟从歌单中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《秋意浓》粤语版这类新改编曲目。
将歌单调整简单归为 “地域倾斜”,显然忽视了多重客观因素。从创作根源来看,张学友多次强调:“我是香港人,从小听到大的就是粤语,这些歌承载着我的音乐记忆”。对 60 岁的他而言,巡演既是回馈粉丝,更是对音乐初心的回望,粤语歌自然成为情感表达的核心载体。更关键的是,内地演出市场存在特殊限制 —— 因部分填词人立场问题,《爱是永恒》等经典作品被迫从内地歌单中移除,主办方只能以粤语新歌填补空缺,这并非刻意为之的地域区别。
事实上,张学友已在兼顾不同地区歌迷需求。武汉站巡演中,他特意将澳门站的粤语曲目《楼上来的声音》替换为国语经典《情书》,用实际行动回应内地观众期待;即便是在粤语使用更普遍的澳门场,《一千个伤心的理由》等国语歌占比仍达 35%。面对台湾观众 “多唱国语” 的要求,他虽坚持粤语演唱,但承诺在安可环节加唱国语曲目,最终赢得全场理解。这种平衡背后,是歌手在艺术坚守与市场需求间的艰难取舍。
争议的本质,是歌迷 “情怀滤镜” 与歌手 “艺术表达” 的错位。听众期待的是一场满载青春记忆的怀旧盛宴,而张学友更想呈现的是 60 岁的音乐思考。那些被吐槽的粤语新歌,实则是他对音乐生命力的延续;而老歌的缺席,更多源于市场环境的无奈。当我们听到《秋意浓》粤语版中深情依旧的演绎,或许能明白:歌神从未远离,只是以更本真的方式与世界对话。

最新文章

小米手机系统要一雪前耻!

科技

 

阅读19016

这设计感觉比华为更好?

科技

 

阅读11349

这一新技术领先苹果3年!

影视

 

阅读16606

最有性价比的华为旗舰!

科技

 

阅读14088

曾经风靡的巨屏手机升级回归!

明星

 

阅读17175

冀ICP备20013543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