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娱乐圈的生态体系中,“集中资源捧红一人,其他艺人沦为陪跑” 的经纪公司不在少数。这种模式看似能快速打造明星效应,却暗藏着巨大的风险与隐患,而头部艺人与公司之间的矛盾也往往因此而生。
赵露思的情况就是典型例子,她一度占据公司八成的营收,成为支撑公司运转的核心支柱。类似的情况在行业内并不鲜见,王一博、迪丽热巴、鞠婧祎等当红艺人,大多都处于这样的位置 —— 公司早期将优质资源集中倾斜,助力他们从新人中脱颖而出,而当他们成为顶流后,便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,其他同期艺人则很难获得同等机会,只能在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,成为头部艺人的 “陪衬”。

对经纪公司而言,这种 “押宝式” 运营模式背后的压力其实很大。他们深知打造一个顶流的难度,却始终无法复制这种成功。头部艺人的走红不仅需要公司的资源扶持,更离不开艺人自身的天赋、努力与时代机遇,这些因素的偶然性让成功难以复刻。因此,公司只能紧紧抓住现有的头部艺人,生怕失去这根 “摇钱树”。一旦头部艺人因合约到期或矛盾激化选择离巢,公司便会瞬间陷入营收暴跌、资源断层的困境,整体实力大幅下滑,甚至面临生存危机。
为了避免这种风险,经纪公司往往会想尽办法榨取头部艺人的价值。他们会要求头部艺人承担起 “带新人” 的责任,在影视项目、综艺节目中为新人搭戏铺路;会不断为头部艺人接下超出负荷的工作,从影视剧拍摄到商业代言,再到各类活动站台,几乎将艺人的时间排满;更有甚者,会通过置换资源的方式,用头部艺人的商业价值为新人换取机会,牺牲头部艺人的利益来扶持新人。

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下,头部艺人俨然成了公司最大的 “血包”,从管理层到新人团队,谁都想来吸一口资源与流量。公司希望在合约有效期内,让头部艺人发挥出最大的商业价值,尽可能地为公司创造收益、培养后备力量。这种过度消耗的做法,往往会引发头部艺人的不满 —— 他们既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,又要面对资源被分流的现状,甚至还要为新人的表现承担连带责任,长期下来难免心生疲惫。